|
|
|
|
 |
|
|
郭雯 |
|
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浑厚华滋,气蕴生动 时间:2013-10-12 10:16:31 点击次数:4495 |
——郭雯山水画赏析
文/辛民
近日从《美术报》画家周刊赏读女画家郭雯的山水画作品,既可感受到传统水墨的无穷魅力,又能探寻到在深入传统与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。首先,她的作品中有股扑面而来的静穆高雅,这种气质源于女画家特有的气质,即洞察人生之后的返朴归真,乐观、洒脱、质朴、平和、天真无拘、超凡脱尘。她的作品源于诸多空灵飘逸之态,浑厚华滋,清绝妙造,气韵俱备,给人以直抵心灵的感悟。
郭雯在师传统的同时,又注重师自然。她能把在作品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,随物宛转,与心徘徊,通过其笔下的形象,塑造出自然的精气神,营造出精神栖息的港湾,表述着净化心灵的人文关怀。
笔者关注到最近网络上有一篇文章“郭雯:南韵北骨女画家”,文章在各大媒体广为传播。郭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中,取南北画派之长,笔墨厚重,苍老雄健,使其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,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代审美情趣。
著名画家黄格胜和张复兴对郭雯的山水画作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她的作品已超越了性别,大气、率真、丰富、严谨,功力扎实,挥洒自如,实属难能可贵。我们从她的《苍岭清韵》,《夏日清音》《大山回响》等作品中可以看出,郭雯在她的创作中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,表达着细腻的情感、诗化的意境。她注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,形式与内容的和谐。而不是简单对于自然界的重现,她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;同时强化了作品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气息,使树丛、河流、村舍、渔船、水桥,无不含情脉脉,呈现了一种自然、和谐、宁静的环境之美。置身其中,会浓烈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恋之情。其美学特征主要倾向于“优美”一类,婉约、温柔、典雅、宁静、鲜活、平和。她以灵动、朴拙的线条写出一种淋漓洒脱的水墨韵致,产生出令人臆想翩翩、如诗如歌的感觉,对应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,在生存压力中所产生的隐晦、迷茫、不甘寂寞而又渴求回归闲适、单纯生活的复杂心绪。勾起人们几多童年的回忆,以及心底里对家山故园的回想与精神向往。
综观郭雯的山水画系列作品,你会深深地被营造出的那种浓郁的诗情画意所感动。她的画作没有以奇、险取胜,不急不历,在看似平淡的图式中呈示出雅逸洒脱的东方水墨情趣,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,心与自然同化,行动与自然顺应,进而抵达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境界。我们从郭雯的作品中,不难体悟到“虚静空灵”的道禅意境。这得益于郭雯在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博涉约取和她能够虚静其怀,悟解天地山川自然生命的活泼自在,追求至美无言的大化之境,这也正是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。
寻绎郭雯的艺术人生历程,笔者联想到王安石的一段游记:“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而世之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。”在艺术的寻幽探胜之旅中,郭雯不满足于“夷而近”,她更向往的是“险以远”,以期到达“奇伟瑰怪”的“非常之观”。
学无止境,艺无止境。中国画的融合创新也没有终点与极致。如今,郭雯在山水画创作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近年她先后入选第一、第二届中国山水画双年展,入选二零零八年、二零零九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,参加二零一零年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,中国当代书画家优秀作品展,并荣获第九届“鹏城金秋”美术作品展金奖,入选二零零八国际奥林匹克美术大会,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。去年十月,她的作品还在美国洛杉矶和旧金山展览,并获得美国国会颁发的荣誉证书。
我们相信,在她不断开拓视野,丰富学养、情操,在坚实的传统文化中与大自然之心紧紧契合,渐臻佳境,定会成为倍受关注的中国画家。(完)
|
|
 |
|
 |
|